查看原文
其他

从“灰色”到“彩色”:民大“笨鸟”的飞行日志

民小薇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6-23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1173条推送 


黄惠珍,保研至上海外国语大学

成绩名列前茅

各种奖项拿到手软

长期担任各项翻译工作 

学习塑造了她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优秀品格

挖掘了她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黄惠珍毕业照


黄惠珍,我校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现已获得保送上海外国语大学资格。在校期间,她专业课成绩长期保持年级第一,曾获得过两次国家奖学金,一次校级特等奖学金。2017年代表学校参加川渝赛区21世纪可口可乐杯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三等奖;2018年代表学校参加四川省外研社写作大赛荣获一等奖;2017年、2018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三等奖。


“笨鸟”磕磕绊绊学飞行


黄惠珍非常喜欢“笨鸟先飞”这个成语。“因为它告诉我,‘笨鸟’只要肯吃苦一样可以展翅高飞。”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平凡,甚至还很胆小,连说普通话都是带口音的。”独自在异乡求学的黄惠珍孤独又迷茫,那时的她认为自己的未来是那种平凡到可以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但是她又实在不甘心走普通人的路。


偶然的机会听了一次“优秀毕业生分享会”,成为她生活的转折点。


黄惠珍在武侯校区照片


她无数次幻想自己站在新星剧场的舞台上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意气风发。不甘平凡的她开始思考青春的出路,寻找风的方向蓄力起飞。笨鸟的故事,从民大展开。


在听了优秀毕业生的演讲后,一颗“保研”种子开始在黄惠珍心底生根发芽,这唯一的目标让她付出了三年的努力。


黄惠珍在学习


当别人呼朋引伴休闲玩耍时,黄惠珍一个人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读书、练习、做题;当别人在操场上打闹嬉戏时,她在北区足球场戴着耳机听听力;当下课后大家簇拥着走进食堂时,她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练习英语演讲……


因为明白自己的不足,黄惠珍做什么事都会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算小小的一个英语发音,黄惠珍都会一遍遍地思考与练习,“课堂上老师怎么描述口型、如何演示唇部的闭合,我都记得清清楚楚。”黄惠珍笑着说到。如今的她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轻松的将知识内化为学习养料。


黄惠珍参加学院本年优秀毕业生颁奖典礼


黄惠珍坚持自己的步伐,三年如一日:早晨7:30起床,从读英文记单词到吃饭睡觉,从图书馆到教室的学习内容,每一步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她还有随身携带纸张做学习记录的习惯,而且,每天晚上十点是黄惠珍的自我总结时间。“只有不断记录和总结,我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进步。”三年来,黄惠珍写下了密密麻麻的6个积累本。她说,厚积薄发是成功最好的方式。


黄惠珍英语笔记整理


“我的大学一面是灰白的,一面是彩色的。大学期间有80%的日子都是一个人度过的,”黄惠珍说道,“但是我享受这个过程。”


用她的话来说,学习不是件功利的事,不是为了高分、不是为了奖学金,而是为了那种因为思索而自我能力提升的骄傲感,“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黄惠珍(右三)在仰光国际摄影节担任翻译


“灰色的背面是彩色”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四川省外研社写作大赛,和21世纪可口可乐杯英语演讲比赛是国内英语演讲领域含金量很高的两次比赛。


大一时黄惠珍就为自己立下了参加这两个比赛的目标。“哪怕不是为了名次,我也想通过比赛锻炼一下自己。”对于她而言,面对众多的人去演讲,才是最难的事情。


大一一年,黄惠珍都在听学校各类演讲比赛,每次下课,黄惠珍都会留出半小时的时间练习英语演讲。慢慢模仿他们的腔调、发音,以及在舞台上演讲所需要的表现力。


黄惠珍担任四川农博会口译员


她还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为的就是希望自己有天能站在21世纪可口可乐杯英语演讲比赛的台上,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进行演讲。一年之后,她收到了演讲比赛的通知。


但真的要参加比赛时,黄惠珍又想退缩了。想到曾经的自己为了这个梦想,每天拼命听录音、练习口语,黄惠珍决定逼自己一把。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思想准备后,她终于参加了自己的第一场演讲比赛。


可口可乐杯校园初赛


只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却在初赛得到了全场最高分。演讲时的她收放自如,从口语、表情到肢体语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黄惠珍直到现在都还清晰地记得,在演讲时,台下评委对她点头微笑的模样。“那种肯定的眼神我终生难忘。”


黄惠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不要害怕尝试。如果不勇敢迈出第一步,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得多好。“没有人天生就是王者,我和大家都一样,唯有能力才是我们在舞台上、在学习上,底气十足、风采奕奕的铠甲。”


黄惠珍在仰光国际摄影节担任翻译


最终,她以初赛最高分的成绩代表西南民族大学参加了21世纪可口可乐杯英语演讲大赛,并在川渝赛区中获得三等奖。


哭过之后,又是新的开始


如果说演讲比赛为她灰色大学生活掀开了彩色的第一面,那么最让黄惠珍欣喜的,是她被成功保研到上海外国语大学。


黄惠珍回忆,当时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大学。第一站她满怀信心地去了心中的殿堂——北外。


但此行却给了她沉重的打击,考得一塌糊涂的黄惠珍像霜打的茄子,彻底蔫了。然而,接下来她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海参加下一场考试,那个时候黄惠珍失去了所有的自信和勇气。“我以为我要完了。”


在到达上海后,黄惠珍依旧没找回往日那个自信的自己。本就有轻微幽闭恐惧症的她在酒店变得格外敏感起来:窗户关不上会让她很焦虑、昏暗的房间更加剧了她的恐惧和不安,甚至还觉得呼吸困难……


黄惠珍在北京面试


到达上海那天正好是阖家团圆的中秋节,一人独自在外,身心都遭受巨大压力的黄惠珍再也承受不住痛哭起来,一直哭到凌晨四点钟。而第二天早上七点,正好是上外的面试时间。


“哭过了,绝望过了,擦干眼泪的黄惠珍明白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得继续。”也许是卸下了所有的重压,她似乎又找到了昔日用英语侃侃而谈的自己。


黄惠珍参加迟阿娟摄影分享会


“喂,是黄惠珍同学吗?你确定你能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吗?”在回去的路上,黄惠珍接到了上外的录取通知。


曾经所有灰白的日子都是为了等待这彩色的明天。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时刻不是那一通电话,也不是面试前放下重压的时候,而是三年来无数个早起的清晨,是每一条被实施的计划,是每一次困难面前的不放弃,是黄惠珍曾经所有努力的结果。


“想要成为拥有人文情怀的翻译”


2016年,黄惠珍获得了一份珍贵的翻译机会,在这次翻译中,黄惠珍认识了法国摄影家克里斯托弗·洛维尼,她的挚友,亦是良师。


“喝茶的老人、弄风筝的小孩、阁檐上悠然踱步的猫,氤氲在空气里的茶香。“我从来都没想过,这些简单的画面背后的故事,更没想过,照片可以讲述故事,”黄惠珍腼腆地笑了笑,“但是他教会了我这些,他还告诉了我怎样充满情怀地工作。”


黄惠珍与克里斯托弗·洛维尼


她跟随洛维尼游历成都,在众多摄影场面中,最让黄惠珍感动的是成都的老茶馆。跟随着老洛的镜头,黄惠珍看到了不一样的茶馆,感受到了一张张定格的照片背后满载的人文关怀。


洛维尼与其他拍照者不同,他让学生们跟在茶馆老人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喝茶聊天,“只有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才能让作品更加生动。”老洛用行动告诉黄惠珍,“要善于发现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刻意追求一幅作品的精美反而会让其丧失原有的温度。


黄惠珍(后排右三)在仰光国际摄影节担任翻译


从老洛身上黄惠珍学到了“怀着一颗热爱之心,会让工作充满情怀,会对生活充满向往。”为洛维尼担当翻译的经历,让她在领略不同文化风采的同时,更坚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优秀的人文翻译者的理想。


黄惠珍说她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文翻译者,她想做国家之间的交流大使,通过好的翻译减少语言障碍,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个有梦想的人眼里总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此刻的黄惠珍也不例外。


为洛维尼担当翻译(右一)


如今的黄惠珍希望在研究生阶段找到自己喜爱的领域并将英语与之结合,以后目标从事社会科学、新闻传播等领域。计划在6月毕业后开启半个月的国外背包客生活,去别的国家游历学习,增长见识,磨练自我。




不甘于平庸,不碌碌无为

勇敢探索,绽放精彩人生



征    集

毕业季如约而至,大学校园里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忆不完的回忆,用毕业照给大学生活划上句号,摆造型、拼创意、秀服装……到底谁的毕业照脑洞最大?通过后台发送给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官方微信展示给大家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林钰蕊

文字丨张琳 代进新 黄小平 图片来源 | 黄惠珍

责任编辑 | 赵祺祺 李亚星 李宗莲

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官方QQ公众号

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